过年的习俗
小时候,我应该是盼望着过年的,可以买新衣服,可以吃美味的食物。稍微长大一点后,过年期间繁缛的社交活动开始让不善交际的我感到头疼,以至于产生故意逃避的行为。现在,我对过年不再抱有什么喜欢或讨厌的感情,只是像在履行义务一样遵循着那些不变的习俗。
在我们家乡,在我的印象里,过年是从除夕开始,到元宵结束,看起来挺漫长,其实隆重的只有除夕到初三这四天而已。
三十
除夕的年夜饭,似乎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在我们这个地方,至少在我们家,是没有的,不要说特意做些丰盛的菜肴,就连像平时一样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也是没有过的。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父母太忙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的上午,就应该要把对联贴好了,这个活通常是由我来做的,但并不是每次都心甘情愿。小时候,我倒是对这件事抱有很大的热情,贴不必说了,写也是由我来写的,虽然我写的字并不好看。现在呢,用的都是别人赠送的对联了。
以前,每逢过年,爸爸总会买一套猪头,除了头以外,好像还有蹄子、内脏和尾巴。平时不舍得吃肉的他,自然要趁节日多吃一点了。而煮猪头的活,也是在三十上午进行的,好像要煮好几个小时,每次刚出炉的猪尾巴,都是被我吃掉了。煮好的肉,一般分成几份,有的做成肉冻,有的保持原样,这是年后款待客人的菜肴。不过,我们家已经有好多年没买猪头了,曾经的美味早已变得不再稀罕。
从上午开始,父母便着手做菜,这并不是为年夜饭做准备,而是为了供奉神明和祖先。首先是杀鸡,在将鸡杀完之后,就要立刻进行处理,先是将热水浇在鸡的身上,好拔掉鸡毛,其次要清理鸡的肠道,最后还要把鸡盘成一定的形状,以便放在供桌上。盘好鸡后,就开始做炸菜,一般有炸藕盒、炸薄荷、炸椿芽、炸蘑菇、炸鱼等种类。比如炸藕盒,在切好的两片藕片中间放上肉馅,用面糊包裹起来,然后放到滚烫的油锅中炸,直到肉馅熟透,面糊也变得焦黄了。做炸菜很费工夫,但又不得不做,等做完的时候已经快黄昏了。接下来要包饺子,一般准备两份馅料,一份是肉的,一份是素的。肉馅是自己吃的,素馅总是白菜豆腐,是供奉神明和祖先的。多年前我曾学过包饺子,但没有学会,所以一直帮不上父母什么忙。在饺子包好之后,还要炒菜,都是一些素菜,也是要放在供桌上的。在所有的菜做好后,已经是深夜了,在天井里放上桌子,摆上菜肴,便开始祭拜神明,先是烧纸,然后放鞭炮,最后要磕头。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妈妈还要到庙里去烧纸,爸爸则把一些菜肴拿到祖父家,放在祖先的供桌上。由于大伯家住在城里,供桌上的菜肴主要由二伯家和我们家负责,而写祖先牌位的事,总是让我来做的,虽然我很多时候都不乐意。所以,在这样忙碌的一天,哪有时间好好地吃一顿年夜饭呢。
当然,虽然父母很忙,但我却很悠闲。小时候,一般会和邻近的小伙伴去街上游荡,点烟花,放鞭炮,或者去某人家里玩纸牌,有一次特意玩到了黎明。长大后,就宅在家里,有时候看看春晚,有时候也不看。
初一
大年初一这一天,是拜年的日子,在我们家乡则要先拜祖先。所谓拜祖先,是血缘相近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到所有供奉着祖先的同姓人家里去磕头。
这天早上的第一顿饭,一定是吃饺子。吃过饺子后,便要到指定的地点(祖父家)集合,开始拜年活动。在我们村,虽然同姓的人家非常多,但我们这一支的人比较少,所以即使血缘出了五服,大家还是作为一家人行动。虽说人少,但大人小孩加起来,最多的时候也有二十几个吧,这还只是男性,倘若加上女性,就有四十几个人,实在是太拥挤了,这也是男女分开行动的原因吧。祖父的家在村子中间偏西一点的位置,一家人先从这里向西到村尾,然后再向东到村头,才能将所有人家拜完,整个行程要花两个多小时。上午拜完祖先后,下午和晚上便是向亲友拜年的时间。
初二
初二仍然是拜年的时间,但到了下午的四五点钟,便要着手「送家堂」了。所谓送家堂,是把三十请来的祖先们送走。供奉祖先的人家,通向供桌的每个门槛前都要放一根木棍,这其中的寓意我不太清楚。送家堂的时候,要拿着祖先的牌位,带上酒、茶和纸钱,还要点上香引路,离家时再把门槛前的木棍撤掉。一般来说,同姓的人家会到同一个指定的地点送祖先,先要一起把每家带来的牌位和纸钱烧掉,并浇上酒和茶祭奠,等所有人家的牌位和纸钱都烧完后,大家便一起磕头,然后就是放鞭炮和烟花。这个活动,如果爸爸不叫我的话,我也不会主动去参加。
初三
从初三开始,人们就要四处去拜访亲戚了,称为「走亲戚」。初三这一天,在我们家乡,是女儿回娘家省亲的日子,而且正好还是外公的生日,所以每年这一天我们都要去外公家。小时候,在酒席上,爸爸总要让我给外公、舅舅和姨夫们倒酒,这让我感到很讨厌,因而有时并不期待这个日子。在外公去世后,每年这一天我们就只能去舅舅家了,虽然表姐们在这一天回来,但每年能见到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大家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很多,过年也不再那么郑重了,虽然有时难免觉得冷清,但也确实轻松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