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碧

< 我欲种菜 亦植蔷薇 >

是「精芬」还是叛逆?

最近几天子弹短信很是火爆,不仅快速冲到App Store免费榜第一的位置,而且获得了巨额的融资和爆炸式的用户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老罗(啊,我忘记他的全名了)的宣传吧。很多人对这款产品抱以厚望,甚至将其视为微信的挑战者,当然也有很多人并不看好,认为其只能火一阵。不管怎么说,在子弹短信爆红的背后,的确也折射出了一部分人对于微信的不满。

某个深夜,我也抱着尝鲜的心态下载了子弹短信,却停在了绑定手机的页面,心想自己以后应该不会用它,也没有朋友用它,何必再多此一举呢。于是,在安装后的一分钟之内,我又将其卸载了。

老实说,子弹短信并没有戳中我的痛点,就像老罗说的,它面向的是追求沟通效率的人群,而我显然不属于这个群体。诚然,我现在已经开始讨厌微信,但子弹短信还没有好到可以让我尝试一下的地步,至少从外观上我就不喜欢。在App的选择上,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颜控,对于图标和界面很丑的应用,即使它的功能再好,我可能也会选择功能稍次但UI漂亮的替代品。拿子弹短信来说,它的名字和图标都不是我喜欢的,而且其功能中还有咨询流这种玩意,也让我觉得讨厌。

我用微信的时间虽然并不早,但那时它依然是个小众应用,而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微信已然成了庞然大物,成了很多人无法离开的东西。在我看来,微信就像「千与千寻」中初登场的无脸男,想要吞噬一切。从表面上看,微信依然够简洁,与以前没有多大变化,但其中却藏着各种入口和功能,虽然平时看不到,但并不代表我想要。不可否认,微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但我却有一种被绑架了的感觉,似乎不用微信便脱离了这个社会。这是一种社交恐惧症吗?

与其说我有多么讨厌微信,倒不如说我更讨厌垄断和权威这种东西。在QQ是社交主流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使用微信便是出于这种心理,而现在怕是找不到第二个曾经的微信了。以前,我曾短暂用过一款名叫ccPing的IM,里面除了两个兼职上有联系的人,只有一个我强拉进来的好友,而她早就忘了账号。虽然早已不用,但它仍在我的手机里躺了三年多的时间。

现在,不论是熟人社交还是陌生人社交,都让我感到厌倦,怕不是我已经成了“精芬”。前段时间下载了SLOWLY,是一款交笔友的应用,根据双方所在的地方,信件的派送会花费不同的时间,但玩了几天,便全然失去了兴趣。有人说95后的社交状态是这样的:“QQ上的我查无此人,微信上的我岁月静好,微博上的我放飞自我”,好像是很有道理的。我也重新开始在微博上放飞了,还有就是将自己淹没在Twitter的信息流中,而为了给以后留点纪念,我还用IFTTT将posts都同步了。

昨晚想关闭朋友圈的时候,发现没有这个功能了,这种做法未免太流氓,就像很多网站不能注销账号一样。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卸载微信,也会毫不犹豫地卸载Office,可惜并不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