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碧

< 我欲种菜 亦植蔷薇 >

烂书

过年之后,周围的一些饮食店都涨价了,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早已习惯,毕竟是看着路边小摊的一碗炒面从6元涨到了10元。没想到,唯一还会去买书的旧书店也应势涨价,甚至幅度更大,让我直呼店主太黑心。

我去这家旧书店主要是为了淘日文的原版书,也不知老板是从谁的手中收来的,隔一段时间去,总能看到架子上摆着几本。之前已经买过几次,有「东山魁夷美文集」(这本是译林出版的日文版)、粟津则雄的「影の女」(福武書店)、宫城谷昌光的「介子推」(講談社)、松田凉一的「向田邦子 心の風景」(講談社),不论文库本还是精装本,不论薄还是厚,都是15元一本买来的。

这次去逛,又选中了两本,高桥昌男的「町の秋」(福武書店)和平岩弓枝的「色のない地図」(文藝春秋)。不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两本书与之前买过的并无区别,但老板却张口要价40元。我一句话未说付了款,心里决定从此不在这里再买一本书。

每个人对于一件商品的价值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于我来说,像这样的书15元已经是极限,再高便溢价了。虽然是日文原版书,但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如果是中文版我连看都不会看一眼。之所以还会买,只是为了学习日语,毕竟是日本人写的书,作为阅读材料还是不错的。

在旧书店买书,每次都深感于价格不透明,多少全凭老板的一句话。现在,既然双方对于同一商品的价值认定产生了分歧,那么也便没有交易的可能了。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过于贪婪的话,我可就不买帐了。

旧书犹如此,新书更不用说了,以前二三十元一本的书,现在已经飙升到了五六十元。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由拼多多的盗版猖獗谈到现在的书价是否过高。纸价飞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但讲道理书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多少,就像阿猫阿狗都搞订阅制一样,阿猫阿狗式的书都好意思卖那么贵。不过说到根本上,一是中国没有那么多的人爱看书,二是薪资涨不过物价水平。

我心里是愿意支持正版的,只要定价合理,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纸张、印刷和装帧要说得过去,二是内容要合我的心意,后者一般看过之后才能断定,但也正如李敖所说,臭鸡蛋不一定非得尝过才能分辨出来。十来年前当我还是一个穷高中生时,也愿意花60多块钱去买刚出版的「2666」,现在大概是更穷了,竟然一本书也不舍得买了。

题目既然是烂书,最后不得不说一下我看过的烂书,有的是看的时候就觉得烂,有的是看完很久后才觉得烂。当然,我所说的这些烂书都是我个人的极其主观的看法,希望不会影响诸位对自己喜欢的书的感情。

  • 「风之影」四部曲:初看时还有点惊艳,事后反思,不过是侦探加惊悚的流行读物,浪费感情。
  • 「我曾见你误落人间:奥黛丽·赫本传」:只有一个字——烂,写这本书的和出版这本书的都够烂。多说一句,对那种起个很诗意的名字封面又很唯美的传记,臭鸡蛋无疑。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书很有名,翻译很烂,所以应该怪在译者头上。
  • 「但愿呼我的名字为旅人」:松尾芭蕉的俳句集,又是译者的原因,当厕纸都嫌硬。虽然是朋友送的礼物,但连同另一本「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一起卖掉了,让它们去恶心下一个买家吧。
  • 「摆渡人」:据说是被出版社虚假宣传炒起来的一本书,这也能叫小说?
  •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和「摆渡人」半斤八两的小说。
  • 王朔的小说:王朔的小说我差不多都看过了,看的时候觉得很爽,也就是爽而已,包着一层薄薄的文学之皮的爽文。

以上说的这几本是让我想起来就很生气的书,另外一些很一般的书就不再说了。抱怨了这么多,抓紧时间看书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