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碧

< 我欲种菜 亦植蔷薇 >

如何评价理查德·耶茨?

理查德·耶茨是我高三才接触到的作家,那年看了他的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当即受到了震撼。震撼来自哪呢?来自耶茨作品里渗出的绝望,由于孤独、由于平庸而产生的绝望,即使再怎么抗争,loser仍然是loser。这与《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是完全相反的,倘若是耶茨来写,电影的男主人公永远只是一个失败的推销员。

上大学后看了耶茨的长篇小说《革命之路》,仍然是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女主人公的生活平凡而单调,她想要反抗,想要寻求新的变化,却怎么也跳不出已经陷入的圈子,最后悲惨地死去。是的,在耶茨的笔下,你看到的永远是赤裸裸的现实,是小市民那没有希望的琐碎和平庸的生活。

耶茨作品的主题,正像他本人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我的作品有一个主题,我怀疑这个主题并不复杂,那就是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种无法逃脱的孤独中,他们的悲剧也在于此。”在耶茨看来,孤独是无法消除的,每个人就是孤零零的孤岛,永远无法汇聚成陆地,即便你们是夫妻、父子、师生、姐妹,都无法把彼此从孤独中解救出来。

我现在正在看《复活节游行》,虽然只看了几章,但却已经明显得感觉到爱米莉和姐姐萨拉以及母亲普奇彼此之间的隔阂,就像是一种陌生人的冰冷。在第一章的末尾,萨拉撞伤额头后爱米莉表现得非常恐惧,作者这样写道:“爱米莉每次看到这道疤痕,都会想起她姐姐有多么能够忍受疼痛,也一再让她想到自己有多么容易惊慌失措,还有她对一个人呆着的无限恐惧。”爱米莉从小就害怕一个人,从小就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中,这也注定了她以后不会美满的人生。

耶茨自己就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穷困潦倒,酗酒,家庭破裂,这样的经历怎么可能让他对生活还抱着美好的希望并在自己的书中表现出来呢?耶茨作品中的孤独和绝望,其实也是他自己的孤独和绝望,还是那一代人的孤独和绝望。他只是诚实地表现了自己和生活。

耶茨的风格也很鲜明,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描写,没有长篇累牍的对话,只是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在缓缓地行文中却积蓄着一股惊人的力量。耶茨的叙事很简洁,但却能准确地勾勒出生活的原貌,一点都不粗糙,在这方面和雷蒙德·卡佛的风格很相似。

耶茨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绝对值得一读,只是需要一点勇气,特别对那些本来就对生活失望的读者来说。